現在國內很大的一個問題是,居民債務偏高,而且基本都是長期債務,外加教育,醫療支出,能拿出來消費的,并沒有多少。原先期待的消費升級,變成了消費降級!
特別是去年疫情之后,大家感覺未來不確定性加大,儲蓄的意愿加大。看看今年1—5月份的居民消費指數大幅下降的事實就知道了。
沒有消費需求的增加,經濟內循環也是無緣之木。這也就很好理解,為什么今年國家強力打壓房產投機和校外培訓,就是看到了消費不振的重要外部原因。
居民消費意愿不足,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,就是勞動收入增長緩慢,而資本收入大幅增加,而導致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。
錢基本進入樓市和股市,而是玩起錢生錢的游戲。對實體經濟形成更大的抑制作用。實體經濟不振,居民的勞動收入增加就更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