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需要錢周轉時,為什么找銀行貸款比找親朋好友借錢要更好呢?
缺錢用時,找親人或者朋友借錢這個觀念在中國可以說是根深蒂固,幾乎人人都認為找親友借錢是天經地義的,似乎沒有人對此提出什么異議,而且現在這種現象還是普遍存在大多數家庭的。
可是自古以來,因為跟親友借錢導致親友疏遠或者鬧翻,反目成仇的也不在少數。這說明了隨著時代的變遷,在親友借錢這個問題上,根深蒂固的觀點并沒有很好的處理這個問題。
其實親友借錢表面上不需要支付借錢的利息,實際上是存在著隱形的利息的。如果親友找你借了錢,從此在你心中他就欠了你一個人情,從這之后,他最好是對你特別優待,或者有報恩的舉動,否則你就會覺得他這個人不懂得感恩,忘恩負義。
生活告訴我們這種人情債,其實比銀行利息更難以計算,難以償還。一旦對于這種人情回報的期望值與實際獲得不符,往往容易使人因債生恨,甚至有反目成仇的可能。
所以金融借貸服務這個社會角色,由銀行、小貸公司、網貸平臺等金融服務機構來承擔,是最佳的最合理的方式,讓一個人能否借到錢跟個人征信掛鉤,而不是跟人情掛鉤,這是一種進步。
正所謂談錢傷感情,談感情傷錢。法律人士都建議當你借錢時,出借人盡量要留下些手續。畢竟現在網上因為親友借錢導致不歡而散的事情不在少數。如果照顧到借款人的心情,或者不好意思要求對方寫借條的話,出借人可以通過銀行轉賬,在事由方面進行備注,這樣既保留了證據,而且親友情方面也照顧到了。